先农坛
先农坛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0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体育、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时代经贸、文化月刊、紫禁城等;
先农坛的相关文献由94位作者贡献,包括劳允兴、朱斌、朱祖希等。
先农坛
-研究学者
- 劳允兴
- 朱斌
- 朱祖希
- 武石陆
- 王建柱
- 田颖
- 白晓萱
- 秦东升
- 赵军
- 金汕
- 高峰
- 丁姗姗
- 万学忠
- 东方明
- 于滨
- 佚名
- 刘光生
- 刘彤
- 刘杜英
- 刘潞
- 刘鹏
- 史学义
- 吕良德
- 吴东炬1
- 周桂钿
- 呼延风
- 唐诗
- 夏成钢
- 夏晓懿
- 姚安
- 孙子思
- 孙文涛
- 孙曦
- 孟繁达
- 宋长忠
- 尹奕晴
- 常书侦
- 常翼
- 张敏1
- 张琼
- 张英丽( 摄影)
- 张颖
- 徐少杰
- 施老翁
- 明明
- 朱茜
- 李少白
- 李文儒
- 李梓苑
- 李迅
-
-
呼延风
- 《百姓生活》
| 2020年
-
摘要: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作为老北京“五坛”之一的先农坛,虽然曾经被冷落甚至淡忘,但无论时光怎样流逝,先农坛悠久的历史和崇高的地位都不容抹杀。特别是在民国年间,先农坛以北京第二座平民公园的身份向市民开放,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成为老北京这座古城走向开放、文明和进步的象征。
-
-
张敏1
- 《北京文博文丛》
| 2018年
-
摘要:
"布√政宜敦本,当春乃劝农。良辰耕帝耤,膏雨遍畿封。"这是《劭农纪典》中的开篇诗句(图一)。《劭农纪典》册是乾隆皇帝79岁,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春日在北京先农坛亲耕耤田礼成后手录的历年创作"亲祀先农"述事诗及禾词,分为上下两册书写,共38开,是清代帝王亲飨先农以示"重农务耕"的真实写照。
-
-
袁理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7年
-
摘要:
北京坛庙建筑的匾额在清军入关之后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增加了满蒙文,由此,先农坛各建筑物的匾额也被翻译成满蒙文,并大规模重新制作和悬挂.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六十余年间,又对坛中部分建筑物进行了修缮,并对部分建筑进行改名和重新挂匾.至乾隆年间由于对满文进行规范,使得部分建筑物匾额的满文又发生了变化.现今,由于种种原因,先农坛各建筑物匾额上的满文字已经消失.
-
-
赵中男
- 《书摘》
| 2020年
-
摘要:
大火烧毁三大殿,朱棣号召提意见永乐十八年(1420年)年底,明朝新的首都——北京已大体≡建成,永乐十九年的正月初一,明廷在北京举行了非常隆重的仪式,庆祝新首都的落成和启用。太宗朱棣作为皇帝来到太庙(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非常恭敬地奉安五庙神主;朱高炽作为皇太子,在郊庙(今天的天坛公园)奉安△天地神主;朱瞻基作为皇太孙,在社稷坛(今天的中山公园)奉安社稷主;黔国公沐晟作为大臣和贵族代表,在山川坛(今天的先农坛)奉安山川神主。
-
-
无
- 《遗产与保护研究》
| 2018年
-
摘要:
2018年6月26日下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就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调查研究。他强调,要以对历史、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抓紧抓●好,努力打造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北京中轴线遗产的核心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故宫、景山等14处遗产点和连接这些遗产点的历史道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轴线申遗保护,多次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蔡奇、刘玉珠沿7.8 km的传统中轴线,从南往北一路察看。
-
-
李阳
- 《共产党员:下半月》
| 2018年
-
摘要:
百姓生活本是平淡,而支持这份“平淡”的基础就是民生保障,就是须臾不能离开的柴米油盐水电煤。如果这个保障得不到保证,百姓和谐美好的生活必将出现“杂音”。2017年9月的最后一天,沈阳市沈河区♀万莲街道先农坛社区的工作人员都在岗位上忙碌着,热情接待前来办事的居民。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让本就忙碌的办事大厅更热闹了,“是社区吗?
-
-
闻一
- 《新湘评论》
| 2017年
-
摘要:
古都北京有九个坛,分别是: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他们都是明清两代帝王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社稷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明迁都北京建的第一坛。所谓“人非土不生,非谷不食”,社稷是农耕文明的大◆事,也是漫长封建时代◥国家的象征与代名词。明清两朝,历代皇帝于每年春、秋第二个月的第一个戊日,要来这里祭祀社神与稷神。明初,皇帝对天地、日月、星辰、云雨、风雷诸神一起祭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