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刑后民
先刑后民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0年内共计8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职工∑法律天地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等;先刑后民※的相关文献由8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小玮、周丹、徐强等。
先刑后民
-研究学者
- 刘小玮
- 周丹
- 徐强
- 曹云清
- 李丽
- 李婷婷
- 林智远
- 陈慧君
- 韩冰
- LI Zongyao
- 丁学勇
- 伦碧琪
- 傅锐
- 冯江南
- 冯钟鸣
- 刘义国
- 刘伟明
- 刘宇
- 刘少军
- 刘珍良
- 刘珍良1
- 叶永宏
- 吕巍巍
- 吴喜梅
- 周志荣
- 周志荣1
- 哈曼丽
- 孙之智
- 孙语
- 季运忠
- 宋瑞庆
- 张凯
- 张宏举
- 张琳
- 彭惠杰
- 成小爱
- 戴蕾
- 房军
- 文媚媚
- 文媚媚1
- 朱晓嵩
- 朱晓嵩1
- 李志涌
- 李玉皎
- 杨锦芳
- 武钦殿
- 毛立新
- 江伟
- 洪锡雷
- 涂晓婕
-
-
王智杰
-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 2020年
-
摘要:
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是当前我国司法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与难点.由于实践中对⊙于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模∏式的选择适用较为混乱,尤其是对先刑后民原则的无差别◤适用,引发了一系列的司法难题.因此,应当通过对先刑后民原则的剖析,探寻刑民交叉々案件现实困境的形成缘由,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即程序转化与衔接机制的优化、合理确定既判力的效力范围以及细化涉案财物处理原则.
-
-
范淼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如何处理好同一刑民交叉案件中刑事犯罪与民事纠纷的问题,一直都是刑民交叉问题中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刑民诉讼程序选择顺序的问题上,理论的观点与司法实务的做法存在抵牾.文章以非法集资案件这种典型刑民交叉型案件为视角,通过对理论界△主张的"刑民并行"原则与司法实务所执行的"先刑后民"原则的矛盾比较,剖析产生矛盾之原因.认为造成如此局面的症结在于:理论界重视论证自己所主张观点的科学性,却忽视了这一观点在司法实务上的可行性研究,并因缺乏司法实务的实证研究而对实务界所适用的原则存在一定误解.因此,应当在研究中重视理论可行性的论证,同时立足现】实辩证地看待司法实务中与理论观点抵牾之处,寻找切实㊣ 可行的解决途径.
-
-
王昭武
- 《法学》
| 2019年
-
摘要:
要解决经济◣案件中的民刑交错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此类案件的研究对象仅限于民法与刑法存在竞合时,同一事实同时触犯民事法律与刑事法律的情形;其次,需要明确所谓“先刑后民”或者“先民后刑”“刑民并行”解决的只是民刑诉讼程序的协调问题,因而应该区分程序问题与实体问题;再次,实体法上处理此类问题的目的只能是,确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哪些行为只〗是一般民事违法行为,因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民事╲违法性与刑事违法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实体法上的问题解决路径是:第一,不得认定不具有民事违法性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第二,不得认定不具有可罚的违法性的民事违法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
-
边荣灿
- 《法制与社会》
| 2019年
-
摘要:
对于民商事@ 案件中涉及刑事犯罪的情况,法院一般按照所谓先刑事后民事的思路即"先刑后民"的方式解决.但是随着经济行为的日益复杂化,随着法学研究的进步,这一审判思路不再适合所有此类案件.而在于跟审判人员的交流中发现,审判人员对"先刑后民"的理念已经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官已经在灵活的应用法律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本文拟从案例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一次梳∏理,立图为为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提供新的⌒ 思路.
-
-
刘珍良
- 《法制博览》
| 2019年
-
摘要:
由责任竞合引起的刑民交叉案件一直以来▽是实践难题,目前为止我国并无法律对民刑交叉案件的类型与处理规则作出具体规定,只在经济犯罪等散见于司法解释、部门规章中,简单地使用"先刑后民"原则.学者及司□ 法人员对民刑交叉案件审判顺序及效力的位阶讨论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民刑交叉问题实质是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选择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亦出现∑ 了诸多矛盾与弊端.本文将从"先刑后民"原则的确立渊源分析当下适用◥的困境,立足于防卫过当的刑事案件与其引发的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案件的分析,尝试得出不同类型的民刑交叉案件应当适用的区别性的审判顺序.
-
-
-
-
-
周志荣
- 《法制博览》
| 2019年
-
摘要:
民间借贷是民事主体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主要方式,主要是由民法∮进行调整,但是在司法ζ 实践中,大量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往往都与非法集资或集资诈骗犯罪等存在交叉.通过对民间借贷中法律行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以及该类纠纷民刑处理顺序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该类案件的审理及法律适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